小時候經常路過公園路與園環,總是對某一棟大樓旁的奇怪建築感興趣,
雖然大人常說那個是『胡椒管』,但對當時的我來說,有說跟沒說一樣,
今天趁著空閒,來到這一座其實已經被我遺忘的神密建築『台南原測候所』.
測候所建立於日治時期,是當年台南少見的大型建築之一,戰後多次改名之後,正式取名『中央氣象局台灣南區氣象中心』,
而在1989年時,因為設備已經老舊,而且性能不足,於1998年時,完全停止使用,同時旁邊已經建立了新的中心.
來到原測候所的四周,快速的抓拍幾張,想要找到別人作品中的完美角度,可惜都沒有成功.
在查完資料之後得知,建築中間的白色園柱體,就是原測候站被稱為胡椒管的原因,
但我已經看了這棟建築十多年,也看過不少小吃店裡的胡椒罐,我實在覺得二者跟本不像呀.
總覺得白色的圓柱體的部份,應該裝個風車上去才對呀.
進到胡椒管的內部,竟然得登記姓名耶,逛了這麼多古蹟,第一次遇到要登錄的,
偷偷瞄了一眼其它的欄位,發現今天只有我一個人前來參觀,突然覺得有點沒落.
建築的內部劃份成許多小房間,房裡掛著滿滿的解說牌,
說明每一個地方的用處、事蹟與測候工作內容的大小事.
在所長室裡發現了測候所歷任首長與測候人員的養成事項.
通信室裡則是說明了許多國際氣象電碼、氣象資訊的收發等等,
可惜有看沒有懂,一堆奇奇怪怪的符號就讓我眼睛發昏了.
而桌子上則發現了一台超老舊風格的....的不知名機器.
預報室則說明了有關颱風之類的事情,
然有當年工作人員的黑白照,十分有感.
有看沒有懂的天氣圖,倒讓我想起在當砲兵時的各項諸元圖.
除了測候工作,這裡也解說了有關這棟建築的建築資訊,環形外壁、牆體、門窗等等.
其中比較特別的是,胡椒管的外壁結構共有十八面,而地上的排水溝也剛好是十八面,
不管是當時還是現在,這都是極少見的建築結構.
中心圓塔區,則提供了『台南原測候所』的解說機械,
可惜我按了半天,好像也沒太大反應.
不過,這個迷你胡椒管倒是製作的相當漂亮呀.
圓塔區的一側有一座樓梯,想必是能夠爬上頂樓的
但卻不開放參觀,我實在想偷偷溜上去,但又不行,
只好在下方拍拍照,過過癮囉.
這次的『台南原測候所』之旅,並沒有花太多的時間,
現今的胡椒管已經停用,改當古蹟,而在一旁則有一棟全新的氣象中心大樓,
裡面展出有關氣象工作的大小事,不過那是另一個故事囉.
台南原測候站-簡單資料
名稱:台南原測候站
別稱:胡椒管
年代:1898年
地址:台南市中西區公園路21號(鶯料理、台南天壇旁)
電話:06-3549218
門票:免費
<延伸閱讀>
【台南景點】啊!?國家的未來都是這麼決定的?-原鶯料理屋-官場商場的地下決策中心
【台南景點】曾經得開怪手與山貓來鏟天公金-台南天壇-台灣最重要的宗教文化就在這裡!
【台南景點】在簡樸當中帶有霸氣-中和境北極殿-鎮守北方三百五十年!